论文主体思路

论文主要贡献

  1. 利用球形微粒紧密堆积产生的光子纳米射流(PNJ)阵列的超聚焦效应。为了控制光子射流阵列的关键参数,可以采用相位光栅。
  2. 本文首次在405,532和761 nm三种不同波长下对锯齿相衍射光栅阴影表面附近PNJ系综形成的空间和振幅特征进行了实验直接成像,结果表明,由这种相位衍射光栅形成的PNJs阵列具有可控制的特性。

锯齿状相位衍射光栅

  1. 图1(a)描述了用于光子射流的相位衍射光栅的尺寸和示意图。
  2. 长度(L)、焦距(F)、宽度(R)和归一化强度是光子射流的关键参数。波长分别为405 nm、532 nm和671nm的激光束从相位衍射光栅底部入射。
  3. 锯齿形光栅用于增强和收集特定角度的光辐射。对于凹槽距离d < 1 μm的介质光栅,光子射流从光栅的阴影侧突出。当光栅尺寸与入射波长相当时,由光栅形成的光子射流具有较小的尺寸。然而,在标准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纳米光栅[33]。随着凹槽距离的增加,光子射流开始出现并远离光栅。考虑到相衍射光栅形成的光子射流,需要注意的是,在光学显微镜下,沟槽距离d = 5 μm更适合实际观察。

扫描光学显微镜系统的实验配置

功率流分布

  • 具有锯齿形凹槽的相位衍射光栅的功率流分布的原始实验图像(右)和FDTD模拟(左)。

关于文献

题目及期刊

题目:Firs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array of photonic jets from saw-tooth phase diffraction grating

锯齿相位衍射光栅光子射流阵列的首次实验观察

期刊:EPL (Europhysics Letters)

作者信息

作者:Cheng Yang Liu

发表时间

日期:2018年

阅读时间

日期:2024年9月20日

开源代码及其它

GitHub:无